訪南通福櫻海綿制品有限公司技術開發(fā)總監(jiān)虞佩峰
作為PU聚義堂兩屆軟泡培訓班的主講老師,虞佩峰憑借多年的探索與發(fā)展經驗,將更多實用性的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一次偶然的機會,PU聚義堂和虞老師進行一次深入的采訪并整理成這篇訪談,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有著豐富閱歷的前輩他的【技術人生】故事吧......

人物簡介:虞佩峰,江蘇南通人。從事海綿發(fā)泡30多年,PU聚義堂108將成員。從2004年開始一直在南通福櫻海綿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任技術開發(fā)部主任,擅長慢回彈塊泡、普通海綿塊泡的研究、開發(fā)與生產。先后在《聚氨酯》雜志、學術會議、PU聚義堂網等發(fā)表數(shù)十篇慢回彈海綿實戰(zhàn)技術文章。其中《降低慢回彈海綿成本的一條技術途徑》榮獲改革開放30年優(yōu)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PU聚義堂: 畢業(yè)后是基于什么原因進入這一行,記得當時的情況嗎?
虞佩峰:剛開始從事聚氨酯這一行大概是在1990年前后,我們南通有個家紡城,當時家紡城還是處于初期階段,市場對海綿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幾個朋友湊合在一起辦起了一個小海綿廠,由于當時的技術很閉塞,因此在生產的技術上我們走了不少彎路。
PU聚義堂: :這么多年你做過的pu行業(yè)哪些工作?現(xiàn)在主要是做什么呢?最喜歡做的工作是什么,為什么?
虞佩峰:在聚氨酯行業(yè)我從事過的產品有普通綿、高回彈海綿、塊泡慢回彈和模塑慢回彈以及現(xiàn)在流行的脹氣慢回彈。從2003年開始我主要從事塊泡慢回彈海綿的技術研究和新產品的開發(fā)。
談上我最喜歡的工作問題,實際上我做什么工作都比較敬業(yè),在我的能力范圍內我可以盡自己的努力爭取做好每項工作。因為我做事都將腳踏實地去做。
PU聚義堂: 你如何進入聚氨酯軟泡領域,以及選擇軟泡慢回彈、普通綿塊泡作為硏究對象的呢?
虞佩峰:剛開始進入聚氨酯領域那時正值改革開放,也純屬市場需要的碰巧,那個時候都是普通綿而且是手工泡,就這種普通綿的生產密度幾乎不變的,后來由于多方面原因中途又改了幾次行,直到2003年因親戚朋友的邀請重新步入聚氨酯行業(yè),開始研究和生產塊泡慢回彈海綿。

2016年1月,虞佩峰在PU聚義堂江蘇南通軟泡技術交流會上作主題演講
PU聚義堂: 在你的職業(yè)生涯中有遇到過特別大的坎兒嗎?是什么樣的?你是怎樣跨過去的?
虞佩峰:在重新步入聚氨酯接受對塊泡慢回彈海綿的技術開發(fā)研究時,我確實遇到了困難、問題是由于慢回彈塊泡是個新型的比較年輕的海綿品種,剛開始接觸我對它什么也不懂,既無師請教又無地方技術培訓,懂這項技術的人又特別稀少,即使你熟悉或找到懂這項技術的師傅,他們也不會向你透露半點技術上的事情,就連他們生產的基本操作也是在一個全封閉的車間里的。配料師傅更神秘了,配料間另有秘室配料,不是內部人員根本看不到。可想而知在這種狀況下要想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研究是那么的困難。
后來我們通過一個原料商了解到了生產塊泡慢回彈海綿的基本原料組成,然后我們把這些原料采購回來開始進行實驗,就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終于掌握了這項技術。
PU聚義堂: 你能列舉一個對你的職業(yè)生涯影響比較大的人或事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影響?
虞佩峰:在塊泡慢回彈海綿技術開發(fā)與生產過程中,我也確實碰到過在我一生難以忘懷的事情。那是2005年的事,是對使用慢回彈開孔劑的添加量作了一次重要的技術改革,當初我們生產慢回彈海綿所用的慢回彈聚醚是由韓國sk公司生產的1030,配合的開孔劑是1900,然而1900開孔劑的價格十分昂貴,最高時期它的價格毎千克為170元,后來降至每千克150元(當然十幾年后的今天它的價格可能降了不少),而且它的添加量是每百份聚醚的三點二到三點六份,密度高的添加更多,
后來通過我的技術改革生產同樣一個塊泡慢回彈海綿,由原來開孔劑1900的添加量三點二份至三點六份,降低到每百份聚醚用量的一點五份至二份之間,即使再高密度的塊泡慢回彈海綿1900開孔劑的添加量也不需超過二份,而能使生產出來的慢回彈海綿產品與原來開孔劑用量多的產品它們的品質無任何區(qū)別。換句話說改革后的1900開孔劑用量是原來的一半都不到,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每使用一百千克聚醚就能節(jié)約生產成本二百五十多元,可想而知一個企業(yè)一年所用的聚醚是多少?能節(jié)省多少生產成本,當初也是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改革。對于這次的技術改革我曾在《聚氨酯》雜志(現(xiàn)改為環(huán)球聚氨酯)第六十四期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降低慢回彈海綿生產成本的一條技術途徑》一文,該文后轉刊在《改革與發(fā)展,中國經濟改革問題研究》一書,并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優(yōu)秀學術成果一等獎”。這是我步入塊泡慢回彈海綿研究和生產的時間里,以最短的時間進行一個具有重要經濟效益的技術改革。



PU聚義堂: 您初入這行的時候跟現(xiàn)在相比也就是30多年來的聚氨酯技術,你覺得有什么繼承和發(fā)展?
任何一項技術它的技術含量隨著各種特殊的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我認為對技術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才是我們要繼承和發(fā)展的重要宗旨。
PU聚義堂: 今年我們舉辦的兩屆培訓你作為主講老師給大家授課,大家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何?談談你的教育心得、感悟可以嗎?培訓結束后向你請教問題的多嗎?一般你是怎么幫助他們的?
虞佩峰:作為培訓班的主講老師我的宗旨是,盡自己的努力能讓每一位學員滿懷信心而來、胸有成足而歸。 至于學員們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如何,我可以舉個例也許能說明這個問題。在第一屆學員中有位來自沈陽的學員,年齡已過半百,在來培訓時他對海綿的生產一無所知,也就是說他從未接觸過聚氨酯海綿行業(yè),通過我的培訓結業(yè)后一個月自己已經在沈陽辦起了一個小型海綿生產企業(yè),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位學員受訓后回家辦起了海綿廠。
培訓后經常有學員發(fā)微信或者電話咨詢一些在實際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這個很正常,不要說他們剛入行,就是我在正常生產中也會碰到新問題。我見信后就利用空閑時間去解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
回答問題的方式以微信和電話,微信能夠解決的就用微信,有時配合通話解答。

虞佩峰在PU聚義堂軟泡培訓班理論講學
PU聚義堂: 有什么經驗或教訓留給才入行的新人么?
培訓期間從課堂的理論和實踐操作過程中,每種原料的作用以及它在生產所涉及到的可能發(fā)生的病態(tài)和解決方法,都要反復向學員敘述以加深學員的記憶和印象。
學員之中也有不少在聚氨酯行業(yè)從事過多年的老手,從事時間最長的有三十多年的、二十多年的、十幾年的剛入門的比例大一點,針對新手我就作為重點輔導對象。通過觀察,來接受培訓的每個學員都很認真、都很聰明,接受能力很強,表現(xiàn)尤為突出的在配方設計和對TDI指數(shù)的計算上都掌握的很好。從這點上來講基礎就打牢了,只要大家以后在實際生產工作中認真做好每次生產的筆錄,遇事多想想、多問問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發(fā)泡師。
PU聚義堂: 這么多年來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最成功的是什么?
談起收獲我認為技術改革和對新的技術的及時掌握是每個行業(yè)中技術人員的最大收獲。
說起最大成功我覺得我的兩次對塊泡慢回彈海綿的技術改革還是很成功的。尤其是第一次技術改革可以自豪的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xiàn)其他人能夠領悟到。
PU聚義堂: 作為技術人員你覺得如何更快、更好地學到技術?如何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虞佩峰:想要更快更好學到技術,我認為接受有需要的實質性技術培訓,這是通往目標的捷徑,另外在自己的實際生產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細心做好每次工作的記錄,多與同行交流、多向有經驗的同行請教,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行業(yè)技術。
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的唯一辦法就是技術改革。我曾經在塊泡慢回彈行業(yè)中作過二次創(chuàng)經濟效益的技術改革,第一次就是上面所講的把1900開孔劑的添加量砍一半的技術改革,這次技術改革為企業(yè)節(jié)約了不少的生產成本。第二次技術改革是在2009年,應用國產原料替代進口原料,生產具有用陶氏原料生產塊泡慢回彈海綿品質的產品。關于這項的技術改革我在《聚氨酯》雜志第100期發(fā)表題為《在技術改革中尋找利潤空間》,該文用實際配方做比較闡明了技術改革的利潤所在。
PU聚義堂: 對未來有什么打算或者規(guī)劃?
虞佩峰:善于發(fā)現(xiàn)和技術改革、及時掌握行業(yè)的技術動向是我和行業(yè)中的同行們始終不懈的追求方向,也就是我的規(guī)劃。
PU聚義堂: 您認為還有什么可以對我們講的請補充。
虞佩峰:聚氨酯行業(yè)和其它技術行業(yè)一樣,一個小小的發(fā)現(xiàn)你把它完善了,就是一個小小的技術改革,任何一個發(fā)明和改革都是在發(fā)現(xiàn)中取得的,因此希望大家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完善,唯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聚氨酯行業(yè)推向新的臺階。
附幾張虞老師在PU聚義堂實戰(zhàn)技術培訓講課現(xiàn)場照片:

實訓指導

虞佩峰老師指導學員進行箱式發(fā)泡(批量生產試驗)

對基礎薄弱學員重點輔導

安排學員分組發(fā)的大塊泡

學員在虞老師指導下動手發(fā)出的普通綿、慢回彈箱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