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空調風管板(B1級、氧指數(shù)≥32、煙密度≤75)技術路線:PIR體系
2009年聚氨酯保溫裝飾一體化板材 GB8624-2006標準測試B-s1、d0、t0 技術路線:PIR體系
不同時期與客戶合作,所作的部分難燃配方檢測報告,及感受。希望與各位專家交流,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建筑外墻噴涂體系B2 級
原料因素
噴涂B2 級就原料而言要保證阻燃級別狀態(tài)下的物理性能,基礎原料的選擇、催化體系的搭配成為關鍵。
外部因素
溫度
水份/濕度
風
噴涂條件
噴涂技術
泡沫質量
以上三幅圖為不理想狀態(tài),起因或為使用原料發(fā)泡參數(shù)與環(huán)境溫度不匹配,或因風等環(huán)境因素。
理想的泡沫表面狀態(tài)
操作人員的技術尤為突出,要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泡沫表面質地,即平滑的表面和均勻的厚度。操作人員要經過充份訓練。這兩項特性
對成本、利潤有重大影響。操作人員必須要有充分的技術和經驗,足以:選擇最合適的化學系統(tǒng);對裝置進行適宜的調整;控制所選擇
系統(tǒng)的反應性(主要是乳白期),從而控制泡沫的密度。
案例
雙面鋁箔復合風管板用PIR 體系泡沫塑料檢測報告
以上B1級體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案例。
在做B1級時,試驗室做到B1 級似乎沒什么困難,而生產制品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不是生產制品時泡沫的阻燃等級就達不到B1 級了,而是因為在設計配方時沒有充分考慮或區(qū)分生產條件(如
設備的流量、模具、環(huán)境溫度、模具溫度等/間歇式;設備的流量、布料系統(tǒng)、板速等/連續(xù)式),致使生產出來的制品達不到設計要求
,如密度、形穩(wěn)性、物理性能、泡沫表面質地等。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 8624-2006 代替 GB 8624-1997對材料燃燒性能級別的劃分由A 級(勻質材料)、A 級(復合夾芯
材料)、B1、B2 和B3 五個級別改為A1、A2、B、C、D、E、F 七個級別;
對材料燃燒性能級別判定所用的試驗方法以及判據有大的變化,特別是考慮了燃燒的熱值、火災發(fā)展速率、煙氣產生率等燃燒特性要素
;產煙附加等級s1、s2、s3、燃燒滴落物/微粒的附加等級d0、d1、d2、產煙毒性附加等級t0、t1、t2。
我們認為設計符合國家防火要求的硬質聚氨酯配方時,要根據生產條件、產品規(guī)格、生產環(huán)境來制定發(fā)泡參數(shù),以滿足不同生產工藝
的需要。
目前能夠滿足B1 級的泡沫配方可以考慮
1.阻燃聚醚多元醇體系;
2.聚異氰脲酸酯(PIR)體系;
3.可膨脹石墨等方案。
具體采用哪種方案應取決于發(fā)泡工藝、材料取得的難易、物理性能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