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的吃货,从来不为每天三餐伙食而忧虑;就拿早餐来说,北方的早餐有天津的煎饼果子,西安的糊辣汤,北京的烧饼,还有就是我们大太原的老豆腐,废话少说上图:

看着放着辣椒的老豆腐
你们是不是也想来一碗……
小编答应你们
谁来了都请你们吃~



当然,早餐也不能只喝这一碗,不,两碗,NO,还有老豆腐的 “黄金搭档”——油条,都是现吃现炸,出锅时,色泽金黄,外脆里绵,超好吃哟!!!
▼

食堂一般排队是这样的……
▼

这样的发泡食材,还有馒头、包子、面包、蛋糕等……光说不练假把式,小编还会做啊……
● 把牛奶、鸡蛋、油盐、酵母放到一起搅拌;
● 放入适量面粉,适量水,面不要和硬了;用手蘸油把面揉好,就这样用保鲜膜盖好,等待发酵;
● 发酵好,面板抹油,揉长条状压扁;
● 切成小条儿抻长,放入热油中开炸。
能修炼出如此的贤妻良母气质,这功劳必须给“皇额娘”~

当然关于油条还有好多传说,此处省略10000字……
传统的油条配方里都要添加明矾和小苏打,这两样混在一起会发生如下反应(职业病又犯了 ),其反应式是:
KAl (SO4)212H2O+Na2CO3 → Al(OH)3+Na2SO4+K2SO4+CO2↑+H2O
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二氧化碳使面团膨松,氢氧化铝胶体使面条油炸后产生酥性,缺一不可。
同样,日常生活中的发泡材料,如聚苯乙烯保温板、汽车或沙发用海绵、水果网套等包装材料……

通常用于制造泡沫塑料制品的树脂有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聚氯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酚醛树脂(PF)……
发泡材料中的泡从哪里来???
曾记否,2015年12月,一题为《星巴克承认:在中国所售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流传。其中用到的就是发泡剂ADC(这里的ADC不是远程物理输出 ),由于其具有漂白和氧化双重作用,所以用于糕点中。其化学结构:

偶氮二甲酰胺(ADC)发泡剂是一种重要的肼基发泡剂,其性能优越,发气量大。分解物无毒无臭无污染,价格相对便宜,但单纯ADC发泡剂的分解温度高于许多烯烃树脂的分解和软化温度,在进行发泡加工时必须提高加工温度,这样容易导致树脂发泡制品变色、老化。
ADC发泡剂主要理化指标:


ADC发泡剂,呈微粉状,容易吸湿或由于静电作用吸附成团,当聚合物熔融发泡时,未分散的ADC发泡剂颗粒分解会产生较大的气孔,影响产品的质量。
AC发泡剂的分解是强放热反应,分解速度快,温度高易造成树脂熔体局部过热,熔体局部黏度降低,使得制品产生开孔泡沫和泡孔破裂,结构泡沫制品的机械性能降低。
另外,ADC发泡剂分解时还会遗留下微量的聚氰酸等聚合物,沉积在加工机械的内表面,给生产带来不便。
就让下面这位已故的科学家解释下发泡原理:

吉布斯方程式解释自由能的变化:
dG = Vdp - SdT - γdA
γ为液体表面张力;p为表面压力;T为体系温度;A为每摩尔物质的表面积。当温度与压力为常数时,自由能的变化只与体系表面积的变化有关。
γ=(?G/?A)pT
所以:△G=γ△A
稳定的体系趋向于自由能减小,熵增加。所以纯净液体所产生的气泡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存在时间很短。而含有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形成泡沫时,表面活性剂分子能从水中迁移到泡沫表面上,而使其表面张力降低,而降低其自由能;克服了由于形成泡沫,表面积增大的倾向,因此存在时间较长。
一种制品的从生产到应用需要很多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加工条件,否则就会形成残次品,影响使用性能……
以下介绍一些发泡材料的成型方法、影响因素及发泡过程:
● 泡沫塑料的成型方法有很多种,常规的塑料成型工艺如挤出,注射、模压、压延、浇铸和涂覆等方法均可来成型各种泡沫塑料。新技术:微孔发泡技术、反应注射发泡技术、旋转模塑发泡技术和结构发泡注射成型技术等……
● 影响泡沫塑料材料性能的因素:加工因素,泡孔尺寸,泡孔结构,发泡倍率。
● 发泡的基本过程:一在液态和熔态塑料中引入气体产生微孔;二是微孔增长到一定体积;三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微孔结构。

随着快递行业的迅速增长,包裹的需求也在增加。双十一回来的包裹上好多气泡膜还没捏完,赶快去捏泡泡去喽!哦,对了,据说这项捏破气泡膜上的泡泡活动还能缓解心理压力,哈哈……